保安历史 | 中国古代有保安吗?
保安历史
在现代社会的每一处角落,活跃着这样一群身影,他们或许并不起眼,却是维护秩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力量,肩负着守护社会安全的重任,他们,就是保安。
或许许多人对保安行业的认知仅停留在现代,对保安的印象可能仍然只聚焦于门卫这类角色。但当我们我们深入探究保安的历史,会惊觉它早已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工作远非表面那么简单,而是一份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和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职业。
1「保安」贯彻人类社会发展
保安行业的发展历史悠久,自诞生起就与人类的安全防范活动紧密相连,与其他事物一样,它有着自身的历史发展进程。从历史的渊源来看,它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它最初是和社会生产、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应该说,自从有了犯罪和事故灾害,就有了预防犯罪和事故的行为和思想,也就有了安全防范的保安活动。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国家的出现,保安的内容也从单一的预防损失灾害而发生变化,其内容逐渐地丰富起来,从人身、财产到秩序、政权无所不包。
社会学家认为,人类社会中的三大基本需要是饮食、男女和安全。因此,人类从意识到自身的利益开始,就产生了极其强烈的保护自身利益的要求和初步的保安措施。
人类最初的保安活动,大多出于本能的需要,是一种自发的、不自觉的行为,没有规范,没有秩序。而随着社会结构和经济活动的演变,保安行业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
自从国家产生以后,保安这一行为,无论时含义,还是行为特征、内容都被赋予了全新内涵。保安不再仅仅是一种自发的、不自觉的行为,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意义,并相应的有了一定的行业规范。保安的内容也逐步地引入了对人身、财产、利益、秩序等的保护。
在古代,最早的保安形式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那时的守卫主要负责保护宫殿、庙宇和重要建筑。到了中世纪,欧洲的城堡和城镇开始雇佣守卫来保护居民和财产,这些守卫通常是当地的士兵或雇佣兵,他们的职责包括巡逻、守卫城门和城墙。
而后,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结构和经济活动发生巨大变革,对保安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19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犯罪率上升,保安行业开始形成更为系统和专业的服务。
在美国,第一个私人保安公司平克顿侦探事务所(Pinkerton National Detective Agency)于1850年成立,它标志着现代保安行业的诞生。该公司不仅提供传统的保安服务,还涉足侦探和情报收集工作。
2现代「保安」雏形
而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保安”一词最早出自《汉书·王莽传上》:“辅翼汉室,保安孝平皇帝之幼嗣,遂寄托之义,隆治平之化。”
保安作为名词可以追溯到宋朝,宝元二年夏赵元吴攻宋,被狄青打败。宋、夏和好时,狄青在兵营周边设榷场,进行茶马贸易,麾下有保安军用以承担榷场护卫的任务。
在古代,保安行业的概念虽未明确形成,但与之相关的安全保护职能却源远流长。
宫廷守卫
在中国古代,皇宫是政治权力的中心,因此对皇宫的守卫工作非常重视。宫廷守卫由皇帝亲信的士兵组成,他们不仅负责皇帝的安全,还要保护皇宫中的贵重物品和机密文件。
地方治安
在地方层面,各州县设有官府,官府中有一定数量的捕快、衙役等,负责维护当地的治安秩序,捉拿犯罪分子,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人员可以视为古代的“保安人员”。
镖局与镖师
随着商业的发展,尤其是明清时期,商业贸易频繁,出现了镖局这一特殊的安保机构。镖局主要负责护送商队和贵重物品,确保其在长途运输中的安全。镖师是镖局的主力,他们通常武艺高强,且具有高度的忠诚和责任感。
更夫
古代没有像今天这样准确的计时工具,百姓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于是出现了“打更”这一行当,定时在街头敲锣报时,提醒百姓作息起居。更夫除了打更报时这一任务,还负责防火和防盗。古代房屋多为木质结构,一旦发生火灾后果极其严重。因此更夫能发现火情,起到防火灾的作用。与此同时,古代村落治安状况不佳,更夫深夜敲锣巡查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从元朝开始,更夫逐渐专业化。
乡勇与民团
在乡村地区,为了抵御外来侵扰和维护地方治安,一些地方会自发组织乡勇或民团。这些组织通常由地方上有威望的人物领导,成员多为当地居民,在需要时会协助官府维护治安。
宗教场所的守护
在宗教场所如寺庙、道观等,也有专门的守护人员,他们不仅负责宗教场所的安全,还要保护前来朝拜的信徒和贵重的宗教文物。
私人保镖
在某些情况下,富有的商人或地方官员会雇佣私人保镖,以保障个人的安全或护送重要物品。这些私人保镖往往武艺出众,对雇主忠诚不二。
3「镖局」与「保安」行业共通之处
古代中国的保安职能虽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保安行业,但其职能和作用在社会治理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宫廷守卫到镖局镖师,从乡勇民团到私人保镖,这些保安职能的实践,不仅保障了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安全,也为中国保安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中国古代保安制度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镖局”。有人推断说:“我国古代镖局当出现在宋朝以后,极盛于清朝。”镖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有着不同的性质和不同的服务目标。
考察“镖局”保安行为的活动,大致有三种形式:
第一,统治阶级通过制定政策、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令行禁止的强制力来保护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保证其秩序,巩固其地位;
第二,统治阶级直接通过军队、警察来具体实施其强制力,以治安管理的形式达到其“长治久安”的目的;
第三,通过某种自我保护或通过为他人提供保护的非军队、非警察的社会组织,以保证特定的社会关系(包括特定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等)不受侵犯或失去平衡。而我们所说的“镖局”,即属于第三种形式。
中国古代“镖局”(保安活动)的产生与护卫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镖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以护卫制度为基础而萌发出来的,它是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逐步产生的。
生产成果需要守卫,经济利益也要求有实质性的保护。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护卫职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护卫目标逐步社会化,不再为统治集团所独有,有些富贾巨商和行会也组织护卫力量或雇用护卫人员,并且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镖局。
清代是我国镖局的活跃时期,在冲都要会,几乎都有民办的镖局。清光绪初年,仅北京一地就有会友、永兴、志成、源顺、东光裕、义友、正兴、同兴、万胜等十余家镖局,当为“镖局”的鼎盛时期。当时的“镖局”都是由一些精于武术技能的武师所创办,是一种有偿服务的私营企业,其经营的业务主要是护送押运大宗银两、贵重物资及护宅守院。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古代的镖局与现代的保安服务公司都有以下共同的特点:第一,都产生于社会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历史时期;第二,都为客户提供各种有偿服务;第三,都是有一定规模的组织;第四,都使用一定的保安器械;第五,都广泛采用了押运守护的基本服务方式。
中国古代的保安活动,可以“镖局”为代表,是在缓慢发展的商品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它的经营方式和手段,都必然受到封建社会及经济形态的影响,随着中国社会一步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境地,中国的“镖局”也如明日黄花,逐步走向衰落,退出了历史舞台。
通过上述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保安活动,以其独特的方式,为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这些保安职能也在不断演变,最终形成了现代保安行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