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理论研究】智慧化安防与传统安防的区别及优势
园区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从单一产业聚集管理功能变成产城社区综合运营。
特别是一线城市的产业园区,已经成为城市转型的重要节点,整体空间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人员复杂程度和管控难度远远超过传统园区。
与之相对应的是,传统安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产业园区管理的需求。因此,智慧安防已经成为园区安防的重要命题。
什么是园区智慧安防?
园区智慧安防,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通过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分析、图像深度学习等,实时提取和分析园区海量的数据,实现对人、车、物、空间的整体场景的实时感知、动态控制和信息服务。
智慧安防将传统安防的事后处理变为实时主动预警和应急联动,提升安防系统预判的精准性、决策的可靠性和处理的自动化,逐渐提升整个园区安防的提前预警和主动服务水平。
传统智能安防与智慧安防的差异
1.事后记录VS事前预警、事发告警、事后追踪
传统智能安防的信息数据多数用于事后证据,而智慧安防则集预警、告警和追踪于一体,比如可根据人员轨迹或行车轨迹来动态诊断分析该类人员是否属于特殊人群。
2.单一感知VS多维感知
传统安防更多通过传统视频摄像头、刷卡密码等进行感知周边环境,更多只能针对特定区域进行小范围检查。
而智慧园区通过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如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掌静脉识别、烟感探测器、温湿度传感器等,广泛用于园区的停车、人员流动、门禁、视频监控、楼宇对讲等场景,对园区进行360°无死角监控覆盖。
3.单独控制VS联动管理
传统安防各个系统单独控制,缺乏系统联动,工作效率低,人员成本高。
智慧安防可实现系统的联动控制,比如视频监控和自动报警联动,地图定位和可视化对讲的联动。
智能摄像头等智能感应设备判断出设备或环境异常,将自动告警上报园区物业管理中心,管理中心基于园区地图直观显示位置,同时结合保安位置,自动指派值班人员进行事故处理。
联动管理不仅降低监控成本,还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4.人工干预 VS机器学习和分析
传统安防对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人工判断和对比,耗时费力,最重要的是不能做到提前预警。
而智能安防可通过AI分析和控制,比如园区巡更机器人,负载各类智能摄像头和传感器,通过5G网络回传实时数据,系统通过智能分析,判断园区内设备和环境是否存在异常,园区管理者远程控制巡更机器人,可针对园区特定地点实行重点检查。
现阶段,中国多数省级以上城市、90%左右地级以上城市均提出了智慧安防建设计划,有数百个城市正在规划和建设智慧安防,智慧安防行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基于物联网核心技术,充分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科技,以基层社区为单位提升安全隐患防控能力的鼎电管家智慧安防公共服务云平台。为小区安防安全系统的各方监督者、管理者、执行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安防监管平台。提高小区安防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建筑安防设施的完好率;提高小区的安防意识,实现安防工作“人防”、“物防”、“技防”一体化,为共建和谐社会、平安中国保驾护航。